貢斯當關于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的區分,邏輯地蘊含著作為上位概念的普遍“自由”概念,其內涵是:個人的意志行為在正義的社會規范內不受他人干預。按照這個普遍概念,孔子具有自己的自由觀念。這種觀念不...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把“和”落實到生活的在在處處,“和為貴”成為中國人最重要的人生信仰和思維習慣之一。
孔子的形象是多面的,學而不厭、滿腹經綸的學者,誨人不倦、循循善誘的師長,有抱負、有作為的官員,顛沛流離、窮困落魄的“喪家狗”,技藝非凡的射手……在圣人眾多的面孔當中,作為美食家的孔子似乎被忽視了。
儒家禮學淵源于上古三代尤其是西周的宗法制度、禮樂文化,在歷史的演進中形成了思想內涵豐富的義理系統,主要涉及禮的功能、本質、依據等各個層面。
學習究竟是為了什么?孔子講“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荀子對這句話做了補充與闡釋:“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本褪钦f君子之學是為了完美其身,而小人之學以為禽犢,是為了交易。
“天”是儒家法律思想中的基礎性范疇;學界對中國古代“天”的內涵理解不一,各種觀點異彩紛呈。
湯一介的“自主性”學術生涯,或可從20世紀80年代算起。在我國經濟復蘇和重新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國文化和現代化的問題成為學術界共同關注的課題,對于中國現代化道路的不同認識生發出不同文化觀和問題意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
孔子除了是偉大的教育家之外,也當過魯國最高司法官員大司寇,他在法律專業上也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孔子哲學思微》一書,英文原名為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1987年在美國首版。這本杰出的著作可以說是80年代以來比較哲學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的哲學討論和孔子研究,所涉及的課題與方面既多且廣,值得...
曲阜衍圣公府檔案,數量龐大,延續時間也長,內容涉及與孔府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是我國檔案文獻中的一筆極其珍貴的文化財富。
本文是基于陳來先生《仁學本體論》和《儒學美德論》兩部著作,對陳先生哲學體系的研究。
今年是張岱年先生九十五歲的誕辰,為了紀念張先生,我想把張先生的儒學觀作一簡要介紹,這一點在以前似乎沒有受到充分的注意。
2022年12月15日晚,由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主辦的“思與文”講座第118講于線上成功舉辦。
義疏學之出現,既是儒家經學之重要階段,亦是佛教解經學一重要環節。其實“疏”之名號,其起源當是“條分陳述”,而非牟潤孫所謂講經記錄,儒家已有用其名義者。
儒家常常根據人性情勢、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價值取向和社會狀況等構想道德規范,由此闡發了極為豐富的道德規范學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我們需要繼承的東西。然而,站在不同的立場,關于優秀的看法,會大不相同。本文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來談論優秀文化的標準問題。
中國精神是毛澤東詩詞的精髓,如一根紅線貫穿其中。毛澤東詩詞反映了特定時期中華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維、行為和價值取向,已經轉化為賦有價值形式的文化符號,匯入到中華民族的精神長河。
北宋思想家、洛陽人程頤先生說:“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绷暯娇倳浺昧嗽从诖司涞摹盀檎?,以順民心為本”,并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基礎上,對中...
甲骨文“美”字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美學意識的萌芽,而且是與“善”聯系在一起的。此后的傳世文獻《易經》《尚書》沒有“美”字?!对娊洝烦霈F大量的“美”字,并且不再與“善”相關聯,而是由更高的價值詞“好”來...
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都有“有形的”和“無形的”兩個層面,或者說有“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中國人稱之為“藝”和“道”。
北宋思想家程頤先生說,“為政之道,以厚民生為本,以順民心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绷暯娇倳浺昧嗽从谠摼涞摹盀檎?,以順民心為本”,并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基礎上,對中國共產黨...
近來,國際局勢復雜動蕩,大國之爭加劇政治對抗,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正面臨“零和博弈”的嚴峻挑戰。
孔子不僅開創了儒家的“經典詮釋”實踐,而且開創了儒家的“經典詮釋學”理論。它不僅不同于西方詮釋學,也不同于中國“漢學”與“宋學”的詮釋學。它不僅回答了被詮釋文本的新的意義怎樣在詮釋中生成的問題,還...
一個人的人生起點在家庭,夢想啟航的地方在家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對某知識資源傳播共享網絡平臺涉嫌實施壟斷行為進行了查處,并處以巨額罰款。古代沒有網絡資源這樣便捷的手段,僅靠紙質媒介傳播,古人是怎樣做到知識共享的呢?
我平生自幼至老,只是就性之所近為學。
在新時代十年文化繁榮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人類發展和世界前途,科學回答“世界向何處去、人類怎么辦”這一時代之問而提出的中國方案。
講信修睦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氣”,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使用范圍廣泛、頻率極高的漢字和概念
“中國信史”,是指記載真實可靠、避免想象臆造的中國歷史。所謂“信”,是真實可靠的意思。
所謂“古典”,指的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經典或典籍,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精華。那么,今天處在這樣一個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為什么還要閱讀古人的經典呢?
“仁”在《論語》中出現頻次很高,據楊伯峻先生在《論語譯注》中統計,“仁”共出現了109次?!叭省笔强鬃蛹叭寮业暮诵乃枷???鬃诱f:“仁者,人也?!笨鬃酉Mㄟ^人的提高和完善,來實現天下有道的目標。
儒學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是中國文明的樣式,是中國社會乃至東亞社會的生活方式。
2022年12月19日,92歲的史學大家許倬云在2022網易未來大會思想之夜首日,與知名文化學者余世存探討“如何從傳統文化中尋求心安之處?”
山東要建成“一帶一路”國際人文合作交流中心和重要基地,需推動齊魯文化走向世界,促進與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與互鑒,增強山東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要有效推進齊魯文化走出去,需要把握齊魯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系統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反腐敗斗爭中取得的顯著成效、積累的重要經驗,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構筑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用理想信念強基固本,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用優秀傳統文化正...
近年來,隨著全球性環境危機的加深,“共生”思想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各界有識之士的進一步重視。在西方,出現了“共生主義”學說和運動。
長期以來,關于《周易》文本形成及其學派歸屬等問題,學術界多有分歧,尤其是關于《易傳》的學派屬性,更是天水違行,頗有爭議,或延續漢唐之說,將《易傳》作為反映孔子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或強調《易傳》中...
“感”作為宋明道學政治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素來缺乏研究者的關注,然二程、張載和朱熹通過對《周易·系辭》和咸卦中有關“感”的意義的闡發,尤其是建構寂感體用的哲學框架,來闡明圣人感萬物而照察人間疾苦,并...
隨著《四書》在儒家經典譜系中主導地位的確立,元代儒學面臨著如何擺正《四書》與《六經》兩套經典系統關系的新問題。陳櫟通過尋找《尚書》與《四書》文本間的關聯,挖掘兩者在性、理、敬、知、行等核心范疇上的...
荀子處于社會大變革及對社會歷史進行反思的時代。他從“社會有機體何以構成”這一問題入手,對人類賴以生存和延續的社會機體的構成問題做了諸多闡述。
“崇德”和“尊法”凝聚著我國古人的經驗智慧,在傳統的國家治理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崇德尊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因,深植于百姓大眾心中,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為世界的社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在全球政治經濟的定位系統里,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了世界舞臺坐標的中心,這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并繼續書寫中國文化的變化。政治、經濟是文明土壤孕育的花果,由中華文明自身的特質所決定,中華民族也一定將為世界...
《詩經》所載樂歌,本為兩周禮儀的用樂與歌舞的歌詞,要對其詩義進行清晰的解讀,需要回到歷史現場,結合兩周禮樂制度,從禮義、樂義對其施用場景進行還原,方才能夠理解詩之本義。受長期的經學闡釋遮蔽,《詩經...
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兩個結合”,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我們準確把握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智慧的基本特色、內容、優勢及在歷史上的積極作用提供了遵循。